再婚家庭的適應期

根據研究調查,重組家庭的適應期約需四至七年:

  • 初期家庭成員調校彼此角色的期望,大家會較遷就和忍讓對方。
  • 中期家庭成員之間的角力和衝突較前明顯,如繼親多次被繼子女拒絕而感覺不被接納,繼子女則覺得繼親搶走生父母。 
  • 後期家庭成員建立了有效的相處模式,懂得彼此尊重及表達關心。

延伸家庭

有研究顯示,新家庭如能獲得親屬的接受及認同時,再婚家庭的整合情況將會較順利。親屬(如祖父母)太頻繁或太疏離的接觸都不是最理想,中等程度的互動更能維持和諧有支持性的關係。要讓彼此的親屬成為新家庭的資源及支援,以下幾點是夫婦需要留心的:

  • 由於社會對繼親的偏見,很多人仍擔心繼父母未必能夠真心愛護和他們沒有血緣關係的繼子女,而繼兄弟姊妹之間亦未必能夠如親骨肉般相待。這種想法會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衝突。若發現自己或家人有以上的想法時,需檢視這種想法有否實質證據的支持,避免因純粹的猜度形式偏見,影響健康家庭關係的建立。
  • 父母對於子女選擇失婚人士作為結婚對象可能會有所保留甚至持反對的態度,令再婚家庭的適應增添困難。
  • 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有時候親戚成員不自覺地介入再婚家庭的生活和事務,如祖父母在兒子面前批評繼父母的種種不是、向孩子打探繼父母的管敎情況和個人生活等,令重組家庭承受很大的壓力,引致雙方關係緊張。
  • 安排輕鬆的家庭活動讓親戚成員對繼親增加認識及了解,可有效減低偏見及誤解
  • 再婚夫婦可主動向自己的親戚成員(尤其祖父母)分享對再婚的想法及爭取他們的支持,讓親戚成員知道他們的參與如何協助新家庭的建立。

財務處理

再婚夫婦於經濟上支持現有家庭外,亦可能牽涉上一段婚姻延伸的財務責任。資源的分配及優先次序往往成為夫婦間的壓力。再婚夫婦宜於家庭建立之初便明確商討財務安排,達致共識,避免日後財務上的壓力影響婚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