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家庭的挑戰

再婚是兩個成人彼此相愛而結合的抉擇,然而彼此的家人或前一段婚姻所生的子女是「被安排」進入這個新組合,要他們於短時間內建立起情感連結並不容易。於家庭初建立的階段,需留意各家庭成員的狀態及適應,調節彼此的步伐,切忌催逼大家要立即和諧共處。

如何稱謂

夫婦關係會隨著婚姻破裂而失去,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會延續下去的。因此,若子女不願意,不要強迫他們稱呼繼親為爸爸/媽媽,這會引起他們對親生父母的忠誠矛盾,對繼親更加抗拒。

忠誠拉扯

即使繼親待繼子女不錯,情感上繼子女還是較難接受繼親的,他們擔心接納繼親等同於對親生父母的背叛。基於這份矛盾,繼子女於新家庭建立的初期會有較大的壓力及迷失。另外,即使親父母已離異一段時間,不少孩子內心仍然盼望親父母會有重修舊好的一天,所以心內無法完全接受繼親。

家庭規則和界限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規及生活習慣,這些方式不論好與壞,都是各家庭成員每天習慣的互動方式,這種習慣會為彼此帶來安全感。隨著父母離異及再婚,甚至搬離各自熟悉的社區,各家庭成員都要重新適應生活上的種種轉變,調節過程中難免有衝突及磨擦,需要彼此明白及體諒。

家庭的生命週期

  • 家庭生命週期是指一個家庭由誕生、擴展至結束整個歷程。核心家庭的建立一般由婚姻開始,夫婦經歷初婚甜蜜適應期後,生兒育女,直至子女長大離開家庭,互相扶持進入晚年。若再婚夫婦經歷的生命週期接近(如彼此於上一段關係都沒有孩子),建立新家庭時相對容易適應。若再婚夫婦處於不同生命週期,需要彼此調節及磨合的階段會較長。
  • 如男方已於養育孩子的階段而女方是新婚,會容易陷入角色期望的落差,丈夫希望妻子能肩負起養兒育女的責任,事事希望妻子與自己一樣以子女需要為先;而妻子仍然憧憬新婚的甜蜜溫馨,渴望有更多獨處時間及滿足自己的情感需要。這樣於角色及情感上的落差很容易引發夫妻間的衝突,累積下來的不滿會令夫婦關係變得疏離,對婚姻構成危機。因此,再婚夫婦對於新家庭建立時所處的生命週期及彼此的期望,要有充份的理解及溝通。

手足關係

如再婚夫婦都帶著上一段婚姻的孩子再婚,繼兄弟姊妹間的角力會較多,他們常暗暗比較親父母或繼親對他們是否關注及偏心。若孩子對於親父母離異的責任歸咎繼親介入時,更有機會遷怒繼兄弟姊妹,埋怨對方的親父/母破壞自己的家庭。

因此,夫婦要留心孩子們對生父母再婚的準備及心情,對孩子的失望及焦慮情緒給予諒解及疏導。

 

-若再婚的雙方都帶著前段婚姻的孩子再婚,這個重新組合的家庭便即時由小家庭變為大家庭,孩子除了要適應繼親外,還要接受突然增加了兄弟姊妹,以至於家庭中的排序、權力責任以及與父/母/繼親的關係都即時有所轉變。要讓孩子較易適應這些即時及重大的轉變,父母需要先聚焦於建立愉快的家庭關係,讓各家庭成員都感到被接納及支持。以下是再婚父母於處理手足關係上要注意的地方:

 

  • 即使年齡上可劃分長幼次序,因沒有血緣關係,孩子間容易有權力鬪爭,出現誰也不服誰的情況。父母可鼓勵孩子友愛及互相尊重,但不要強迫孩子即時表現「兄友弟恭」。
  • 有些繼親為避免被指責只偏心自己小孩,再婚後處處以繼子女為先,於繼子女面前避免與親生子女親近,以免令繼子女感到被冷落。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往往會令親生子女誤以為父母不再愛錫自己,從而對繼親及繼兄弟姊妹抗拒,認定他們搶走父母。其實親生父母愛鍚自己的兒女是人之常情,只要在管教及照顧事宜上一視同仁,處理手足糾紛上公正持平,孩子都會明白接受的。
  • 家庭建立的初期多安排家庭戶外活動,寬廣的戶外空間可以讓孩子感到放鬆,透過玩樂(有挑戰性及冒險元素的更佳)令家庭成員間彼此關顧及合作,增加正面互動和凝聚力,增加對新家庭的認同及歸屬感。
  • 研究指出,繼兄弟姊妹間的感情越好,整個再婚家庭的整合也會較順利;繼父母有了自己的小孩後,繼兄弟姊妹間會因著這個共同的弟/妹而變得更有向心力。
  • 若繼兄弟姊妹間有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留意男女間相處的界限及教導孩子合宜的禮儀。

 

資料來源:

Couples Considering a Blended Family by university of Florida

http://edis.ifas.ufl.edu/

http://www.stepfamilies.info/training/

 

更多子女關係建立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