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非同住親生父母)
增加孩子依附安全感
什麼是安全依附關係?
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指出,童年時期親子依附關係的好壞,會影響未來的性格與人際互動。
從嬰兒一直到兒童期,孩子如果能於主要照顧者(通常父母親)身上獲得正面、溫暖和穩定的情感回應(如哭鬧時會得到擁抱和安慰、肚餓時會得到滿足、想與人接觸時會得到回應),便會產生被愛與接納的安全感,與主要照顧者發展出安全的依附關係。長大後會是一個有自信、肯定自我價值及願意探索世界的人,日後亦能與伴侶建立穩定和正面的親密關係。
在父母再婚的過程中,孩子經歷了什麼?
當父母離異,孩子通常與父或母一方同住。經歷家庭變異,於單親家庭中的親子關係通常變得更為緊密及糾纏。然而當父/母親再婚時,孩子會經歷失落感覺,擔心繼親會搶走父/母,因為父/母親投放多了時間在新的配偶身上,同時亦少了與孩子獨處的時間。父/母再婚後,非同住的親父/母會打聽孩子於新家庭的生活狀況,有時亦會於孩子面前批評另一方/繼親,令孩子承受更大壓力及抗拒新家庭。
10歲以下的兒童
10歲至14歲以下的子女
15歲以上的子女
男和女的不同
提升孩子安全依附的方法經歷父母離異及再婚,孩子對愛及家庭關係的信任受到動搖,需要父母/主要照顧者於生活上更多的體諒、明白和關愛,讓孩子重新確定自己仍然被父母/主要照顧者所愛及重視,修復家庭轉變時所帶來的創傷。
有效提升依附安全感的方法,與孩子相處時要留意以下三個要素:
可及性(Availability)
-當孩子想與你連繫時,能以歡迎的態度鼓勵孩子與你親近。當孩子能確信你願意讓他靠近,彼此都會因著能與所愛的人連繫而獲得滿足及安全感。
回應性(Response)
-當孩子情緒需要支援時,你願意接納並重視他的情緒,用心聆聽並給予安慰。
投入性(Engagement)
-與孩子一起時,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活動/傾談,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到被重視及珍惜。
要達到以上三種要素,日常生活的具體可行方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