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非同住亲生父母)
增加孩子依附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依附关系?
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指出,童年时期亲子依附关系的好坏,会影响未来的性格与人际互动。
从婴儿一直到儿童期,孩子如果能于主要照顾者(通常父母亲)身上获得正面、温暖和稳定的情感回应(如哭鬧时会得到拥抱和安慰、肚饿时会得到满足、想与人接触时会得到回应),便会产生被爱与接纳的安全感,与主要照顾者发展出安全的依附关系。长大后会是一个有自信、肯定自我价值及愿意探索世界的人,日后亦能与伴侣建立稳定和正面的亲密关系。
在父母再婚的过程中,孩子经歷了什么?
当父母离异,孩子通常与父或母一方同住。经歷家庭变异,于单亲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通常变得更为紧密及纠缠。然而当父/母亲再婚时,孩子会经歷失落感觉,担心继亲会抢走父/母,因为父/母亲投放多了时间在新的配偶身上,同时亦少了与孩子独处的时间。父/母再婚后,非同住的亲父/母会打听孩子于新家庭的生活状况,有时亦会于孩子面前批评另一方/继亲,令孩子承受更大压力及抗拒新家庭。
10岁以下的儿童
10岁至14岁以下的子女
15岁以上的子女
男和女的不同
提升孩子安全依附的方法经历父母离异及再婚,孩子对爱及家庭关系的信任受到动摇,需要父母/主要照顾者于生活上更多的体谅、明白和关爱,让孩子重新确定自己仍然被父母/主要照顾者所爱及重视,修复家庭转变时所带来的创伤。
有效提升依附安全感的方法,与孩子相处时要留意以下三个要素:
可及性(Availability)
-当孩子想与你连系时,能以欢迎的态度鼓励孩子与你亲近。当孩子能确信你愿意让他靠近,彼此都会因着能与所爱的人连系而获得满足及安全感。
回应性(Response)
-当孩子情绪需要支援时,你愿意接纳并重视他的情绪,用心聆听并给予安慰。
投入性(Engagement)
-与孩子一起时,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活动/倾谈,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及珍惜。
要达到以上三种要素,日常生活的具体可行方法有: